突出“三个聚焦” 推动结对师生服务发展行动见实效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2019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深化实施“三个一”结对师生服务发展行动,扎实开展“一个学校党委班子成员结对一个高端人才、联系一个学术团队,一个机关教职工党支部结对一名青年教师、联系一个教研室,一个学院教职工党支部结对一名学生、联系一个学生寝室”工作,通过“一对一”带学习、解难题、促发展,实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理论武装,一对一带学习“拓深度”
2019年以来,学校党委班子成员共结对联系14名高端人才、14个学术团队,机关教职工党支部共结对联系23名师生、23个教研室(党支部),学院教职工党支部共结对联系273名学生、136个学生寝室。实施一对一带学习,不断加强对高端人才、青年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引领。一是创新学习形式。学校党委班子成员到学术团队开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专题宣讲,为高端人才讲授专题党课。教职工党支部通过“同上一堂党课”、专题读书班等形式,与结对青年教师、学生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党的创新理论以及路线方针政策等,通过相互交流、深入研讨,不断激发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效果。二是发挥专业优势。机关教职工党支部在理论学习中充分发挥结对教研室的专业优势,邀请教师结合专业特长专题讲授习近平法治思想、党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民法典》等,有效提升了机关教职工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促进理论学习入脑入心。三是注重实践锻炼。民商法学院民法教研室党支部开展“重走长征路,启航新征程”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结对学生前往重庆市綦江区安稳镇开展党性教育,通过实地体验、现场教学等方式促进学生知行合一。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教职工党支部以“行走的思政课”为载体,带领结对学生前往红岩革命历史纪念馆,一对一开展红岩精神的宣讲和传播,切实提升学生党性修养。
二、聚焦急难愁盼,一对一解难题“升温度”
实施一对一解难题,学校党委班子成员、教职工党支部深入高端人才、学术团队、教研室、学生寝室等,面对面听取师生意见建议,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一是强化常态联系。每年9月新生入学后,各二级党组织及时做好结对师生的统筹安排,重点建立与新入校青年教师、少数民族学生、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学生等的结对联系。经济法学院教职工党支部专门印制《党员联系卡》,作出服务承诺,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常态化与结对师生联系,随时关注师生思想动态,了解所需所求。二是坚持落细落实。学校党委班子成员、教职工党支部坚持在元旦、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走访慰问结对服务对象,送去节日温暖和关怀。新闻传播学院教职工党支部通过开展学业导航、“走寝连心”活动等关心关爱结对少数民族学生。人工智能法学院教职工党支部每年开展“爱心捐款”、佳节慰问、深秋送暖等活动,积极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等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三是建立长效机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师生办实事”活动,深入实施解难题行动。教职工党支部立足职能职责,坚持每学期至少与结对教研室、学生寝室进行1次座谈、收集1次意见,做到把情况摸清楚,把症结分析透。各二级党组织组织教职工党支部建立“我为师生办实事”工作清单,针对结对对象的困难和需求,倒排任务表,明确责任人,确保困难解决到位。
三、聚焦深度融合,一对一促发展“提效度”
实施一对一促发展,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岗位职责,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回应师生关切、密切师生联系、促进事业发展。一是促学生成才。刑事侦查学院侦查学教学党支部组织结对学生成立重庆市首支大学生反诈宣讲团,将专业课程教学、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指导、学生社团服务社会实践进行融合,形成“学研用”一体化的育人模式。法学院刑法教研室党支部立足学生成长开展入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升学辅导、公务员考试指导、就业指导等,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促教师成长。机关教职工党支部在结对联系中,有针对性地帮助结对教研室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如协调学术研讨会事宜、推动教研室参与上级部门、区县政府课题,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宣讲教师出国访学政策等,促进教研室和教师的发展。注重加强对结对青年教师的政治引领,引导青年教师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三是促事业发展。机关党委教务处党支部了解到结对的人工智能法教研室教师课时量存在不足的难题,主动协调相关学院创立联合教研室、开展联合授课,有力解决了部分老师转型新兴学科课时量不足的实际困难。学校党委班子成员加强对高端人才和学术团队的指导,常态化帮助解决学术、科研难题。2019年实施结对帮扶行动以来,1个团队获得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团队”,7人次获得省部级以上人才称号。